[红色记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遥想当年,正是伴随着这首气势雄壮、节奏铿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面对强大对手和恶劣的战场环境,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牛保才、罗盛教等众多革命烈士。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四月沐风,空山凝云。四面环山的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石盆村为绿色所环抱,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927年,烈士牛保才就出生在这个小小的山村中。
1944年,牛保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工作,刻苦训练,在战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斗骨干。淮海战役中,他7次负伤不下火线,跟随突击队架线,保证电话畅通。
1951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的牛保才随队入朝参战。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战斗打到哪里,他就把电话线架到哪里,保证了指挥线路时时畅通。
1952年10月,牛保才带领电话班3名战士负责维护上甘岭左翼前沿阵地537.7高地北山至1营指挥所的电话线路。前沿阵地距敌阵地只有百余米,敌人不断对1连阵地实施轰炸,电话线路常遭破坏。电话线一被炸断,不论有多么危险,他们就冲上去立即接好。很多时候,因为怕耽误通信联络,他们就地隐蔽在敌炮弹炸出的大坑中,以便做到随断随接,经常一天数十次地穿行在敌人的火网中。
1952年10月14日,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攻击,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6发,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爆发。
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几分钟内,阵地上的野战工事、交通壕几乎全被摧毁,坑道里的守备部队步话机天线全部被炸毁,电话线也被炸得七零八落,无法与指挥所沟通联系。炮火袭击后,敌人便疯狂地向阵地冲过来,这时接线已经来不及了,牛保才果断采用拉新线的办法保证线路畅通。
在537.7高地北山战斗最激烈的时刻,1营指挥所通向1连的电话线又被炸断了。牛保才刚查线回来,见电话线又断了,立即抓起缠满电话线的线拐子,转身跃出洞口,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前去查线。一路上,他边躲避炮弹,边往前跑放线,很快电话接通了,及时保障了指挥所与前线的指挥畅通。但没多久,电话线又被炸断,他迅速再去接线。快要到达1连指挥所时,牛保才的左腿不幸被炸断。他忍着剧痛,顺着线路向前爬行,找到了那个断头。当他用力把两个断头往一块儿接合时,发现还差1米多接不上,而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已经用完。身体多处负伤的牛保才毫不犹豫地将断头一端的铜丝缠在被流弹击穿的右手食指上,用嘴咬住另一端,用自己的身体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凭着顽强的意志用生命换取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直至壮烈牺牲。
为表彰牛保才的英雄事迹,1953年4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给牛保才烈士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感悟初心]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革命精神
东井岭乡党委书记 韩志祥
东井岭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老区乡,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之乡,有石盆村牛保才故居、常行窑洞保卫战旧址、大井朱德划界旧址、崔家庄黄沙山战斗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遗迹。孕育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民兵战斗英雄徐顺孩、张小保;全国林业劳模王五全等英雄模范。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在乡民之间流传,成为激励东井岭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东井岭乡党委以此为契机,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打造“四色四园”,蹚出转型新路。依托诸多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园;依托高山寨、五里坡以及高寒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绿色观光园;依托崔家庄“侯家大院”古村落建筑群,全力打造古色体验园;依托东井岭煤业露天改井工项目,全力打造黑色煤炭工业园。在打造“四色四园”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推动全乡工作迈向新征程、走出新高度。
[记者手记]
石盆村村头,烈士纪念碑前鲜花朵朵,烈士的丰功伟绩为人们缅怀。牛保才故居前,石磨上遍布的沧桑痕迹,仍在讲述着烈士的传奇故事。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这样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聆听过牛保才烈士的事迹后,使人们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当年,无数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铸起了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将继续传颂,他们的伟大精神将薪火相传,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记者在石盆村缅怀烈士的时候,村外的旅游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这条旅游公路的开通,将会给这个小小的山村,乃至东井岭乡,甚至整个壶关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本报记者李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