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国历代文化大师都是学贯古今之人,通晓王朝更迭,见惯家族兴衰,无不将“静”“俭”二字奉为圭臬,并融入到自己的家风家教当中。
北宋司马光是着名的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十分俭朴,还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有一次,他的儿子司马康与其他子弟身着葱绿色的长袍在家走动,显得格外潇洒。司马光看到之后,感到不安,便写诗告诫:“清晨三绿袍,罗拜北堂高。积善因先烈,余光及尔曹。勿矜从仕早,当念起家劳。修立皆由己,何人可佩刀。”意思是你们切不可骄傲,要牢记兴家的辛劳,修身立业只能依靠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光又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写了一篇《训俭示康》的文章。他说自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他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而《训俭示康》也成了传统家教家训中的千古名篇。
南宋朱熹乃理学之集大成者,乃当世大儒。有一次,他去看望女儿与女婿,未料女婿出门不在家,女儿留他吃饭。但因家中贫寒,女儿只煮了麦饭,又摘了几根香葱做成清汤,女儿看着粗茶淡饭,觉得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很香甜地与女儿共同进餐,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无论何时都应做到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自以为乐。吃完饭后,他又题了一首诗留给女儿女婿:“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有葱汤麦饭已然很不错了,要知道,前村或许还有揭不开锅的挨饿人家,与百姓的疾苦比起来,自己吃得好不好实在不足挂齿。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悬挂于书房,垂训后人。
《老子》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从古至今,没有谁能将物质财富传之无穷,而凡是人才辈出、长盛不衰的家族,无一不有良好的家风传承,所以说,比起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才对子孙后代更有益。(吕泽鹏)
来源: